在能源革命的时代浪潮中,煤炭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新局面,转型发展既是机遇,又是挑战。
在华阳集团十五届二次职代会上,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王永革指出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效,奋力开创“高效华阳”新局面。
改革有破有立,得其法则事半功倍。华阳集团勇立潮头,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,以智慧矿山建设为切入点,通过科技赋能、团队协作以及制度革新,重塑煤矿生产格局,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、推动煤炭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力量。
科技赋能,打造智慧矿山新样板
步入华阳一矿调度指挥中心,一块巨型屏幕瞬间映入眼帘。屏幕上,地下矿井的实时动态清晰呈现,画面中的巷道里,工作人员的身影不时闪过。
“这是我们综采三队的工人,正在井下开展巡检工作。” 坐在“太空舱”里的工作人员袁天奇介绍。凭借5G网络超低时延、高速稳定的传输特性,华阳一矿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,不仅能实时查看采掘作业现场的高清画面,还能迅速向井下设备发出精准指令。此外,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均配备了自动化清洁装置,可定时自动清洁,减少了井下工作人员在设备维护上的工作量,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作业中。
“以前由于缺乏智能化设备,井下一旦出现问题,我们很难第一时间察觉,更无法及时高效应对。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。” 一矿调度室党总支书记高海亮满脸兴奋,介绍起该矿的智能化“武器”,“如今,不仅有实时监控系统,每个班组还配备了5G防爆手机,实现井下与地面的即时通信,彻底解决了信息滞后的难题。此外,电子围栏、皮带巡检机器人等一系列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使用,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,更筑牢了工人安全生产的防护网。”
智能化建设的浪潮不断推进。去年,随着景福煤矿通过智能化矿井验收,华阳集团成为我省首家所有生产矿井均完成智能化建设的集团。
王世杰是华阳二矿采煤一队一班的支架工,操作电液控支架是他的日常工作。回忆起智能化建设前的情形,王世杰感慨颇深:“过去,操作电液控支架靠人力,每天都得安排三四人手动搬运支架控制器,不仅劳动强度大,操作流程还十分繁琐。”
随着二矿智能化建设的持续推进,设备不断更新换代,王世杰在井下只需轻轻点击按钮,就能轻松控制电液控支架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如今的电液控支架已升级为智能化设备,可与采煤机实现自动协同作业。“现在,我连按钮都不用按,只要实时监控设备运行,确保不出故障就行。这不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而且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。”王世杰说。
王世杰的工作变迁,正是华阳二矿推进智能化建设的生动写照,也见证了科技创新为煤矿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巨大变革。
协同奋进,铸就高产高效新标杆
过去一年,华阳一矿综采三队凭借过硬的技术与顽强的拼搏精神,以月产38.8万吨、年产378万吨的优异成绩,成功刷新了集团厚煤层综放工艺的月产和年产纪录。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团队的卓越实力,更成为行业内的全新标杆。
值得一提的是,综采三队3班班组长郭海清凭借突出表现,荣获“最美华阳人”称号。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高度认可,更是整个综采三队的骄傲。
综采三队之所以能够如此高效,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。团队始终将协作视为工作的核心,成员之间配合默契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。在日常生产中,每一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,各个环节紧密衔接,为高效生产筑牢根基。
在综采三队,设备检修被视为重中之重。正所谓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只有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,生产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。通过定期的设备维护与检查,他们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,确保设备运行零故障。同时,综采三队注重提升交接班效率,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,做到信息沟通及时、准确,为下一班的生产做好充分准备。凭借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,队员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,总能迅速响应,高效解决问题,形成生产的正向循环。
在知识技能提升方面,综采三队同样不遗余力。他们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和规章制度的学习,不断强化团队的专业素养。在学习过程中,队员们结合真实事故案例,深入分析问题根源,总结经验教训,不断提升业务操作能力。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采煤效率大幅提升,实现一天开采七八刀煤的佳绩,为产量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在煤炭开采的第一线,综采三队凭借突出的成绩,成为行业标杆。与之同样成绩斐然的,还有华阳二矿采煤一队。
队里的技术员王浩栋介绍,为提升生产效率,采煤一队积极探索,对生产流程进行持续优化。如今,81502工作面每天能采9刀煤,相较以往,产量实现了提升。作为技术把关人,王浩栋的工作既复杂又关键。每天,他会依据精准的地质预报,与队长深入沟通煤层走向、倾角等信息。在实际开采过程中,细微的地质变化都可能影响采煤进度与质量,王浩栋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,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,及时调整采煤机的状态。比如当遇到煤层倾角突然变大时,他会第一时间对采煤机的截割参数进行调整,避免设备因负荷过大而出现故障,确保采煤工作稳定、高效地推进。正是像王浩栋这样的技术人员的默默付出,为采煤一队的高产高效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制度焕新,注入高产强动力
在华阳集团,一系列贴合实际的制度福利,正悄然改变着职工们的工作与生活,为煤矿的高效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每天清晨五点半,二矿的会议室里便亮起灯光,采煤工人们准时参加班前会,明晰当天的工作任务与安全注意事项。六点半,大家有序登上通勤班车。六点五十分,班车抵达龙门坑口,职工们整理好装备,进入下井的通道。七点左右,他们准时到达各自负责的工作面,与上一班工作人员交接班。八点整,一天的工作正式拉开帷幕,直至下午四点交班,采煤一队一班忙碌而充实的工作才宣告结束。
“过去,结束工作上井后,我们还得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办公室参加班后会。如今,在井下工作结束后进行简短的工作交接,就能直接升井回家,大大缩短了整体工作时长。”二矿生产衔接部采煤一队队长薛彪说,“这项举措充分体现了集团对职工的关怀,上了一天班,大家都十分疲惫,早点回家休息,才是当务之急。”
技术员王浩栋进一步补充:“除了精简会议,在通勤方面也进行了优化。以往,从坑口到工作面,大家都只能靠步行往返,一趟下来就得耗费一个小时。现在,矿上统一安排了胶轮车接送,既节省时间,又减轻了我们的体力消耗,让大家能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。”
2023年,景福煤矿推行了一项备受瞩目的改革——取消传统夜班,并将夜班人员合理分配到白天班组,将原本的 “三八制”工作模式调整为“二八制”。令人惊喜的是,这一调整实现了“减时不减量、减班不减产”的目标,员工的工资待遇丝毫未受影响,安全生产也更有保障。这一制度一经推出,便收获了职工们的广泛赞誉。
“上夜班一直是我们最大的困扰,即便困乏不堪,也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。现在,每天晚上都能睡个安稳觉,幸福感直线上升!” 景福煤矿综采队生产班工长丁保红脸上洋溢着喜悦,“取消夜班后,我们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,享受生活,工资也没有减少。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,每个人都干劲十足。”
这些制度福利的实施,切实减轻了职工们的负担,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,更显著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,推动集团在高效生产的道路上稳健前行,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华阳集团在智慧矿山建设、标杆团队培育、制度创新优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,已成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宝贵财富。下一步,华阳集团将继续秉持高效发展理念,不断深化改革,顺应历史潮流,积极应变、主动求变,破立并举、先立后破,持续加大在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、管理提升等关键领域的投入,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高效生产优势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
免责声明:央品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若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